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粤港澳青少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内地与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人才的交流互动和融合发展,7月7-13日,由广东工业大学联合香港岭南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教育大学等港澳高校连续第三年共同主办的2025粤港澳大学生科创夏令营(简称“科创营”)在香港、广东两地成功举办。本次科创营在前两届的基础上对参与高校学生进行了扩容升级,汇聚了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岭南大学、香港教育大学、澳门科技大学、澳门城市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内地及港澳地区16所顶尖学府35个专业43名优秀本硕博学子,通过“跨校组队+项目共创+成果孵化”的创新模式,打造跨地域青年创新创业共同体,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科创营也得到了省委统战部、省教育厅、广州大学城管委会、华为公司、相关高校领导的关心与指导。

跨境协同,构建青年创新创业共同体
作为粤港澳高校协同育人的重要实践,本次科创营突破地域与校际壁垒,首创“内地顶尖高校+港澳高校”联合互动机制,来自内地顶尖高校与港澳高校的学子跨学校、跨专业、跨年级混合组成6个小组,聚焦香港社会治理创新、人道主义科技以及广东乡村振兴、低空经济、人工智能、节能减排等大湾区社会热点及新兴行业,在七天时间里共同完成企业参访、乡村体验、项目研发与成果路演,构建“思想碰撞—调研探索—创意实践”的完整培育链条,形成6份具有社会价值、技术支撑与转化前景的创新创业项目计划。如由清华大学沈亮、广东工业大学翁广驰、香港岭南大学张袁涛、澳门城市大学廖望等同学联合设计的《吾今有果林》项目,致力于将物联网、区块链等前沿技术与年轻人参与绿色农耕的新型模式紧密结合,旨在打造一个全新的农旅生态,推动乡村农旅产业的升级发展;由香港中文大学莫浩明、广东工业大学李丽椰等同学联合研究的《为长者设计的轻巧透气舒适髋部护垫》致力于为老年群体提供一款既个性化又经济实惠的髋关节保护神器,从而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日常活动安全,彰显科技赋能人道主义。





本期科创营立足于项目研究调研的需求和学生视野拓展的计划,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元的活动,从香港段“走进香港理工大学等顶尖学府”、“设计创新思维讲座”,到广东段的“参访华为坂田基地、优必选科技、广汽埃安、视源股份等头部企业”、“创新创业项目路演”,再到“实地考察增城智慧农场”以及“岭南文化”、“国学工作坊”等文化体验,让营员们在行走中触碰湾区创新脉搏,见证乡村振兴成果,感知岭南特色文化。

深入湾区,感受科技赋能社会发展
在充满创新与活力的香港,营员们走进香港理工大学,参与“知识转移转化”专题讲座,了解科研成果商业化的“香港经验”;在香港岭南大学聆听“人道主义科技”分享会,探讨科技向善的伦理边界;参访“侷住体验馆”与社会企业“厨尊”,从城市治理与社会创新角度理解香港的多元发展。来自浙江大学的李雨谦同学表示:“香港高校将科技研发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的理念,为我们的项目设计提供了全新视角。”






在广东,科创营聚焦大湾区产业创新生态。在华为坂田基地,学子们深入了解鲲鹏昇腾技术与鸿蒙系统的自主创新历程,增加对国产自主根技术的兴趣;在优必选科技公司,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应用场景展示让同学们直观感受“AI+制造”的未来图景;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工厂的智能生产线,则生动演绎了传统制造业向“新质生产力”的转型升级;在视源股份(CVTE)展厅,同学们深切感受数字化、智能化前沿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强大效能。“当看到广汽埃安的无人工厂每53秒下线一台新能源汽车,我真切感受到大湾区制造业的硬核实力。”香港理工大学赵庆森同学惊叹道。





在广东工业大学,营员们走进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工大创谷、国家重点实验室,了解高端精密制造技术在产业的应用场景,亲身体验广工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每天晚上的交流研讨、项目打磨及路演展示更是让同学们可以结合参访体验、创新实践进行头脑风暴和创意输出。此外,还特别设置了“对话粤港澳青年创业家”创享沙龙,广工优秀创业校友广州秉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张浩、广州博睿创新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陈顺成与同学们面对面交流,使营员们全面了解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找机遇,如何利用大湾区丰富的资源和政策支持推动企业快速发展。“两位优秀创业学长的分享生动阐释了科技创业、科技强国的重要性,讲述了如何在学校的创新创业平台上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并在大湾区的沃土上茁壮成长,让我也极其向往湾区这片创业热土。而更让我震撼的是工大创谷优越的创新创业环境和同学们饱满的创新创业热情,希望未来有更多机会可以与广工的同学一起交流合作。”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乔钦禹表示。






走进田间,品赏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本次科创营还专程深入乡村一线,让学子们实地了解内地在“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工程上的实践成果,感受科技赋能农业的生动实践,更让港澳学子亲身感受科技创新在民生领域的实践落地,进一步增强对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理解与认同。
在增城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同学们系统了解了增城丝苗米的产业发展历程——从选育优质品种到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体系,从传统种植到标准化、品牌化运营,丝苗米如何从地方特色农产品成长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引发了大家对“一粒米的产业链”的热烈讨论。来自北京大学的游雨欣感慨道:“原来一粒米背后有这么多学问,从种植到销售的全链条管理,让我看到了农业现代化的精细之处。”


在数字化水果种植大棚内,温度、湿度、光照等数据实时显示在电子屏上,智能灌溉系统根据土壤墒情自动补水,水果基地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了“无人化”管理,种植效率更提升20%以上。澳门科技大学的吴心妍不禁感叹:“科技让农业变得如此‘聪明’,这就是未来农业的样子。”


文化体验,引发各地青年情感共鸣
本次科创营还将岭南文化同根同源的历史底蕴与时代价值深度融入科创实践,显著增强青年大学生的文化归属感与国家认同感。
在广东工业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古琴弹奏和皮影戏制作与演绎让五湖四海的学子进一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魅力;在永庆坊与粤剧艺术博物馆的参观,则展现了非遗技艺在现代生活中的活化传承。“当港澳与内地的同学共同制作并演绎皮影戏经典选段,当哈萨克斯坦等外籍青年主动了解古琴减字谱,这些瞬间让我看到文化认同的自然发生。”广东工业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主任何韶颖表示。




7月13日下午,科创营闭营仪式暨总结分享会在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校区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工大创谷融合中心圆满举行。中共广东省委统战部联络处二级调研员杨莉,广州大学城管委会副主任、小谷围街道办事处主任任树兵,岭南大学创业行动项目经理Belinda Lau,广东工业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谢光强,通识教育中心主任何韶颖,党委统战部副部长林冰花等出席仪式。创新创业学院全体老师、志愿者与全体营员参加活动。

谢光强代表承办单位作活动总结,他介绍到,广工已连续三年携手港澳高校举办粤港澳大学生科创科创营,产出多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创新成果,获深圳科创学院、香港数码港等近百万元基金支持。今年更首次邀请国内顶尖高校与港澳高校学生联合组队参与,构建跨境、跨区域优秀青年创新创业共同体,优化“跨校组队+项目共创+成果孵化”机制,将有效助力内地与港澳高校学子的创新创业项目合作及落地孵化,服务大湾区打造全球科创高地,为国家创新战略注入青春动能。

岭南大学创业行动项目经理Belinda Lau对本次科创营活动的安排给予了高度评价,期望营员们能够以此次科创营所建立的跨校友谊为桥梁,后续进一步加强沟通与合作,在跨境合作中积极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责任与担当,将创新思维转化为解决“卡脖子”难题的实质性成果,共同助力合作项目未来在大湾区的成功落地与创业发展。
在优秀营员沙龙环节,来自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岭南大学以及广东工业大学的6位营员畅所欲言,分享科创营期间的深切体验、深刻领悟与宝贵收获,更在共同愿景下凝聚了携手助推湾区建设和祖国发展的强大共识。

仪式上还颁发了“结营证书”、“优秀营员证书”、“优秀志愿者证书”等荣誉奖项。






从香港的社会创新到广州的智能制造,从来自不同国籍、不同文化、不同学科团队跨界合作的创意迸发到乡村田野的实践探索,本次科创营以创新为笔、以文化为墨,在43名青年心中绘就了大湾区协同发展的生动图景。正如谢光强在总结中指出:“本次科创营是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生动实践,是推进‘百万英才汇南粤’的有益探索。当内地与港澳高校学子在华为基地共同书写‘科技报国’誓言,在增城智慧农场携手绘制乡村振兴画卷,这种跨越地域的友谊与强国使命担当,正是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最需要的青春力量。”
未来,学校将紧扣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目标,抢抓大湾区人才高地机遇,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基地-工大创谷的教育、科技、人才、平台等优势,与内地、港澳及国际顶尖高校开展更多深层次、多维度合作,汇聚学生联合创新创业项目在工大创谷开花结果,引导更多青年大学生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注入湾区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