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第12期“教而思”沙龙在大学城校区教四111举行,沙龙以“师生共建智慧课程”为主题,结合“主题分享+世界咖啡研讨”的方式,聚焦人工智能浪潮下的课程改革痛点,通过案例分享与互动研讨,呈现了一场教学创新思维盛宴。学校50余名老师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加了本次活动。

AI赋能教育:从知识传递到生态重构
生物医药学院周渭老师围绕课程建设“为何需要智慧化”“怎样实现智慧化”“如何师生共建课程”几个问题,以省一流课程《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为例,系统剖析了智慧课程建设路径。课程团队历经9年探索,构建了以制药工厂设计项目为轴,融合思政、竞赛、混合式教学与资源创新的“一轴四翼”教学体系,建成了慕课及跨学科知识图谱,探讨“AI专业领域幻觉”“资源碎片化”等难题的破题之道。周渭提出“师-生-机”教育共生体理念,通过知识图谱结构化处理、AI辅助教学设计及师生共创资源库,来实现“教师从灌输者转为认知策展人,学生从接收者进阶为元学习掌控者,AI从工具到认知协作者”的转变。

世界咖啡研讨:共探智慧课程建设方法论
集成电路学院孙博老师组织现场老师分成四组,采用“世界咖啡”模式,围绕四个议题展开多轮对话:智慧课程与传统课程的本质差异、AI衍生的教学新痛点、教学环节重构关键点及师生共建实施路径。四位引导员孙博、阳香华、黄丹宇、高云飞轮流进入各小组,就四个议题收集老师们的观点意见,现场每位老师都充分参与到研讨中,碰撞出很多富有建设性和创造性的想法。
最后,孙博通过展示此次世界咖啡研讨的选题迭代过程,分享了基于AI的苏格拉底式课堂提问设计技巧。

现场老师们反馈此次沙龙主题精准对接教学改革的需求,特别对智慧课程案例的实践解析、“世界咖啡”研讨的模式给予高度评价。本期沙龙是学校“教师数字素养跃升计划”的活动之一,教师发展中心后续将陆续推出智慧课程建设、AI赋能教学科研等专题培训,助力教师应对教育数字化转型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