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导的第十八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决赛中,我院学子勇夺全国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获奖数量实现历史性突破。这一佳绩是学院近年来深耕学科内涵建设、强化科研育人协同的集中体现。

厚植育才沃土,机制创新筑基突破
学院始终将高水平学科竞赛作为检验人才培养质量、锤炼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抓手,深度践行“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理念。在备赛全周期,在学校总务部等职能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依托学院重点实验室、高水平科研团队及校企联合平台资源,组建跨学科导师组提供精准化、全过程指导;通过创新实践课程体系优化、科研项目前置孵化、模拟答辩强化训练等举措,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参赛团队在决赛中展现的前沿技术洞察力、严谨科研素养与系统工程表达能力,充分验证了学院新工科育人体系的工作成效。

聚焦双碳战略,前沿成果淬炼高度
本届竞赛以“绿色低碳,奔向未来”为主题,吸引全国692所高校的7736件作品同台竞技,竞争激烈程度创历届大赛之最。我院获奖项目100%紧扣国家“双碳”战略与绿色制造前沿,体现出三大鲜明特色:一是技术原创性强,如一等奖项目《多模块等离子体烟气净化系统》,突破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技术瓶颈;二是聚焦破解产业关键难题,如《锂电储能舱热管理系统》攻克高导热相变材料工程化难题,直指新能源产业在极端环境储能安全性的共性瓶颈;三是学科交叉融合深,如《鳄鱼养殖水体生物炭协同净化系统》融合材料科学、环境工程与生态技术,展现多学科协同创新优势。获奖项目的技术深度与应用价值获大赛评审专家高度认可,有力提升了学院在能源材料领域的学术声誉与行业影响力。

未来,学院将进一步强化有组织科研,围绕“双碳”目标凝练重点攻关方向,推动竞赛成果向专利标准及产业应用转化;优化育人生态,深化“科研反哺教学”机制,将前沿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与实验项目;依托国家级竞赛平台,拓展影响力辐射,为粤港澳大湾区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与人才引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