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企业资金涌入高校创业基金池,技术创新项目吸引投资困难
●不少高校创新学院坚持以教育为本,并不热衷于“单单培养老板”
创意改变世界,创客欢迎来秀。
日前,广州大学创新创业学院正式揭牌,对外发布称拟在近期发起成立并运作1亿元的广州大学创业孵化基金。
这个金额在广东各高校的孵化基金中,不是一个小数目。
随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一热再热,继各级各类高校设立创新创业学院之后,各类名目的创新创业基金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且金额也一个比一个高。
大学创业基金究竟怎么用?高校创业教育是应该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主,还是应当自己当运动员跑进赛场试一试呢?
南都创客新闻工作室调查了广东省内几所高校,发现大量社会资金正在涌向高校创客,但大部分资金都更青睐互联网项目,投给技术类项目的资金少之又少。所幸的是,不少高校创新学院的负责人对此都表现出克制,认为高校的任务在于培养学生掌握创新的思维和方法,而不只是“为了培养一个老板”。
趋势:社会资金涌入高校创客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非常综合性的课程,在这个课程里,离不开资金的投入。”广州大学创新创业学院教师黄文恺说。
“之前我们做一些东西,都是学校提供场地,老师用自己的科普经费、课题经费来支持。可是这样的资金是十分有限的,跟不上现有创新创业教育进一步发展的需要。”黄文恺一直从事创新教育领域,他用“鸟枪换炮”形容当下创新教育的深入发展。
“原来我们是创客1.0的阶段,就是快速原型产品开发,主要是把个人创意实现出来。至于后面能不能用,没有人去关注。当然,这类开发所耗的资金投入也是小规模的。”黄文恺说,广州大学接下来想打造的是“创客2.0”课程,需要建立一个全产业链工厂实验室,不仅仅把创意做出来,而且要把产品做好做完备。“比如说,我们要做一个冷热冲击试验,为什么广州要做冷热冲击?因为我们的产品可能要卖到哈尔滨去,产品的一条龙测试都可以在这里完成。”
“这样的实验室生产出来的产品,我们相信是可以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的,能产生价值回报。但前期的建设过程和投入都会比较大,耗时也会比较长,不是单靠某个人,或者某一笔资金能够实现的,这就需要社会多种资金的介入。”
广东工业大学在创新创业这块的经费支持也是来源于多方面。副校长章云介绍,首先是学校的办学经费,每年广工都要拿出相当的经费来支持学生创新创业;另外一个渠道则来自于老师的科研经费。“还有两块也在逐步加大进入的份额,一方面是校友对我们设立了各种基金来支持创新创业,我们学校特地设立了广东工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每年会募集到很多社会各界的资金来支持。”章云说,另外一方面,广工也和产业界展开合作,接受企业所提供的经费。
同样,华南理工大学成立的华工科技创业基金,也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融合各方面的社会成本。2015年底开始,华工科技创业基金二期基金正式启动,吸引社会资本,以委托科技园团队进行管理的模式,围绕华工背景的科技创业项目进行天使投资。
“近半年来,投资加速了。”华南理工大学科技园科技创业基金负责人陈粤说,二期已完成6个早期项目投资。比如宋恒杰老师创办的大数据公司火数银花,成立半年时间发展迅猛,目前公司融资估值超过1亿元。
缺失:社会资本多青睐互联网项目
不过,虽然钱多了,钱的去向却不那么好控制。
“从目前来看,大部分资金都喜欢到商业类、A P P类的互联网式项目中,真正投技术类项目的,少之又少。”广州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王满四无奈地说,广州大学目前融资成功的几个项目,无一例外都是互联网项目,都属于商业模式创新,还没有真正技术领域的创新项目。“一般天使、风投都不太喜欢重资产项目,技术类项目开发时间长,成本巨大,风险也不好估计。虽然大家都知道应该有认真做技术的人,但真肯往上投资的却人不多。”
黄文恺所带的团队以机器人技术见长,他对这一点更是深有体会。“我们现在所做的项目基本都是靠老师和学生的投入在持续。”他坦言,社会上对大学生创业的想法就是开公司,或是开发几个A PP,真正关注高校技术类创新的并不多。“或许有,但也不敢一下子投入那么大的金额,还是持观望态度的多。”
南都创客新闻工作室发现,相比之下,华工、广工这类以工科见长的学校科技创业基金,处境会好一些。“还是有一些实操类的科技项目被看重。”章云说,有个学生团队正在做一个针对一带一路的北斗全球定位系统,“大家如果用卫星定位就会发现,你首次启动的时间非常长,一般都要2-3分钟。我们现在经过学生参与,在卫星定位的算法上做了很大的改进,启动时间能缩短到30秒左右,而且我们还逐步把它芯片化,这个项目就很快被企业看重,有投资进来。”
不过,即便有了社会资本的参与,资金规模放大了,华工科技创业基金仍以坚持投早期项目为主“大学适合做早期项目投资,这和我们能对接的资源有关,而V C、PE投资大学并不具备优势。”陈粤说,投早期项目风险较大,我们在企业初期最困难时注入资金,将科技成果、科技人才、上下游校友企业的三大资源对接给企业。“早期项目就算投100万,比投后期项目花的精力要大很多。”
华工科技园主任邓飞其教授也坦言,华工科技创业基金的投资运作模式,“目前心里比较踏实,这是一个闭环的造血系统,我们不追求资金的规模、也不在意投资项目的数量多少,我们最看重投资的成功率。”被投资的项目是华工老师和校友,企业获得成功后,均会反哺母校,形成了华工科技创业基金助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自我造血的华工创业生态系统。
疑问:高校该不该当创业运动员
当越来越多的热钱涌进高校创新创业市场,创业教育会演变成一场“创业明星”的造梦工厂吗?
“其实我觉得大部分高校在这块思路还是很明确的,高校搞创新创业教育,并不是为了鼓励学生去开公司、做企业,而是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一种培养。”王满四说,与其他教育不同的是,创新创业教育一定要融合实操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能会进行技术上的尝试、商业模式上的尝试“但这一切都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我们最终希望的是学生通过种种课程,掌握创新的思维和方法,而不是说,只是为了培养一个老板。”但他也坦承,社会上对于当下的大学生创业有误解“社会会用一些数字去衡量一个学校是不是创新创业搞好了,比如说,有多少毕业生创业了,有多少项目吸引到风投了,有多少项目拿奖了,其实这些都不是创新创业教育的真正目的所在,光用这些数据来衡量一个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是不科学的。”
黄文恺也非常赞同这种说法。“我们努力更新完善我们的教学体系,从1.0升级到2.0,只因为我们最终的产品是人才。”他说,企业要进行技术创新,首先要的就是人才。企业想在岗位上培养一个技术人才其实成本很高,但在高校这个成本就会低很多。“我们现在要培养的就是制造业的复合型的技术型人才。我们的课程体系设计得跟以前不同了,现在的课程体系会更接地气,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我们培养出合格的人才,他们到各个企业的岗位上去发挥创新的力量,最终爆发出更大的创造力,这才是创新创业学院的最终目的。”
高校搞创新创业教育,并不是为了鼓励学生去开公司、做企业,而是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一种培养。
———广州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王满四
创客观察
投向校园的资金也要静静
随着各种扶持创业政策层出不穷,各类创业大赛持续不断,不少投资方都将眼光聚焦到大学校园。为什么?很大一部分原因因为大学生的创业项目便宜。
很多大学生容易将创业狭隘地理解为互联网创业,热衷于开发APP等可快速产生市场营销的互联网产品,这种产品门槛低,推出周期短,吸引了大量投资机构的目光。他们善于用各种“故事”来吸引投资方的目光,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积累用户和流量,有的项目估值被一再吹高,然后很快进入下一轮融资……但其实这种创业更多的是一种模式上的创新,产品本身实际市场竞争价值究竟有多大,是否带来技术上的根本改变,这些“吃力难讨好”的事却很容易被人忽视。
大家都在谈,互联网泡沫究竟有多大?其实,所谓泡沫的消散,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技术的进步。只有通过技术的进步,将越来越多服务传统的产业互联网化,将工具与传统实业相结合,创造出新的机会,这样的创业才是根本性的创业。可当越来越多的各路资本涌进校园,越来越多的热钱跑到大学生面前时,我们可能很难保持冷静的态度来看到创业创新这件事,我们可能很难再看到在实验室里坚守着的老师和学生,他们能够记录一组又一组的数据,重复再重复地做一项实验。
实际上,在这一场创新大潮中,大学需要更好承担的责任不是出几个学生老板,创办几家公司,更主要任务还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只有真正的创新人才,才会有可能在有一天影响到我们的未来。
泡沫期永远都是短暂的。我们的“双创”无疑正在经历这么一段。这种时候,无论是校园里的学生和老师,还是投向校园的资金都应该要静下来,不妨多花一点时间和精力,说不定能收获更大的惊喜。
广大基金
学校今年投入500万
日前,广州大学的创业导师企业家联合广大校友,在近期发起成立并运作1亿元的广州大学创业孵化基金,打算支持100个广州大学创业团队。
“这一亿元并非现金,而是共同打造一个基金池。”广州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王满四说,今年学校投入了500万元在创新创业教育上,未来学校打算每年投入1000万元左右在创新创业项目上,以这个为基础,再撬动其他社会资源。“其他资金,主要是创业导师和广大校友达成意向,如果发现有合适的学生项目,他们中有很多是风险投资人,可以针对项目进行风投、融资。”我们会组成一个委员会,向他们进行推荐项目。
为进一步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广州大学将设立种子基金和创新基金,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同时还别具一格地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专利池,用知识产权保护学生的初创企业。
据悉,在2015年结业的首期创业精英培训班中,有4个学生创业团队获得了天使融资,总资金达到2000多万元。
暨南大学
多项社会创业基金并行
在暨南大学,已经有多项与创业有关的社会基金在运作着。
去年3月,暨大首设大学生“众创平台”,暨南大学与冠昊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W E创空间”正式挂牌。从架构设计看,“W E创空间”堪称高校“创业课”的升级版。除了“创业训练营”外,“WE创空间”还包括“赢在创新”大赛、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创客空间三个板块。
依托上述四大板块,暨南大学的创新创业孵化链条雏形已现。如果创业项目足够有能力,经过前期指导被认为已经成熟并有发展前景,则有机会进入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享用导师、资金、技术、场地等资源,正式推向市场。而在资金投入上,合作企业将采取分段投入的方式,给予前期有潜质的创业项目3万- 5万元的启动资金。而通过训练营的锤炼后,具有发展前景的项目将获得50万-200万元的资金扶持。
与此同时,去年7月,戴德丰校董代表四洲集团向学校捐赠50万元,资金专门用于资助访港同学会开展青年创业项目相关工作;今年3月份,深圳市新浩爱心基金会捐赠100万元资助暨南大学为期4年的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一批优秀项目脱颖而出,将会获得新浩创业基金的支持孵化。
广东工业大学
每年设1000万专项基金
广东工业大学率先成立大学生创客空间。首批48创新项目,78个创业团队进驻空间。此外,广工还于近日成立了广东电子商务校际创新创业联盟。广工管理学院副院长莫赞表示,联盟不仅仅是教授创业课程,帮助学生构建创业思维,还将主动为优秀项目对接校外企业资源、企业家导师。
据悉,广工还每年设立了1000万元的创业专项基金,需要资金的学生项目可向学校提出申请。“有一套专门的程序来申请,申请以后,还要经过专门的专家考核。”章云副校长透露,学校提供的资金资助还是小规模为主,每年得到资助的项目大约在1000个左右。
汕头大学学生创业基金
给学生创业“抛砖引玉”
“学校层面的创业基金主要是给学生创业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汕头大学学生创业中心主任李润钿对南都记者说。
汕头大学学生创业基金成立于2012年。学生创业基金包括创业基金专项经费、学生创业活动经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经费、各级政府创业扶持资金以及香港明珠国际投资集团、广东汇瑞盈投资有限公司等社会企业捐赠资金。截至2016年4月,汕头大学学生创业基金累计1059 .3万元。在学生创业基金支持下,成立创业项目35个,孵化企业22家,受资助企业(项目)在各级各类创业大赛中获奖47项。“35个项目中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文化创业,智能硬件三方面”。李润钿介绍。当然,这不包括企业风投与学生项目直接对接的部分。“已有4个学生创业公司拿到企业风投3050万元。”
“学校创业基金的1000万中,大部分是学校出资,企业捐赠的部分不到100万。”李润钿说,为了引导学生的创业实践教育,在学生将好的创业点子转化为产品原型过程中,学校给项目约两三万的启动基金,成立公司之后,每个公司(每个团队)每月能获得2000元的补贴(通讯、交通等补贴)。公司入园一年后入驻创业园,还将获得公司销售额10%的奖励。
“我们的基金扶持,不是一下给学生一两百万,学校的重点是教育培养人,不应给学生创业项目大块头的资金支持。”李润钿认为,学校的创业基金更多是引导性的,更重要是给学生提供资源(市场、技术、人才)对接,提供创业辅导等帮助。此外,学生的创业项目是否具有竞争力,需要放进市场浪潮里感受压力,接受机会和挑战。“如果学校给大头,学生没有压力,花完了不用付太大责任,这不可行,没法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华工科技创业基金
专注投科技类项目
“第一期科技创业基金2500万投了6个项目,一个失败,一个打平,两个新三板,两个年利润过千万元。这个成功率我们满意。”华南理工大学科技园科技创业基金负责人陈粤对记者说。
与广东其他高校不同,2011年,华工科技园设立天使投资平台———华工科技创业基金。该平台的定位宗旨是,投早期,投“华工元素”,主线是科技成果产业化。这里的“华工元素”主要针对华工科研人员、校友等。
“非常明确,我们坚持投科技类的创业项目,近年处于投资风口上的网游、社交、O2O都没有涉足。”陈粤说,作为华南地区以理工科见长的综合性大学,华工十几个工科学院有大量科研人员和校友,这其中创业群体非常庞大。“老师以技术参与创业的项目数量,在华南地区高校中肯定是最多的,这是华工的特点与优势。”
作为教育部首批国家大学科技园,华工科技园的华工科技创业基金不仅要挖掘、评估、对接有市场价值的科技成果,同时还可能参与创业项目的团队组建工作。“投早期项目风险是比较大的,但我们以市场化评估体系,物色人才、协助团队搭建初创股权架构,同时为项目对接华工的科技成果、科技人才与上下游的校友企业三大资源。”
陈粤介绍,早在2002-2011年期间,科技园公司就直接以资金+知识产权作价方式,投资孵化了一批科技项目,此阶段为华工科技创业基金的前身。其中马铁军老师创办的华工百川、吴娇平老师创办的华工环源、闫军威老师创办的远正智能、胡大为博士创办的芬芳环保已经成为各自行业的领头羊。
“做天使,投资早期项目,是大学的优势。”2011年,华工科技创业基金一期成立,科技园与粤科金融、创维集团联合出资2500万元,完成6个项目的天使投资。
“第一期基金打下了好的基础,不过学校出资参股天使投资基金的模式也存在一定短板,比如学校资金毕竟有限,如果基金整体亏损的话,则科技园压力会很大,同时决策效率相对慢一些。”陈粤认为,“优秀的科技成果不一定等于创业必然成功,事实证明,项目是否值得投资,需要以市场化决策机制做综合判断,并在投资后不断地注入资源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