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7日
广工入选“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
为广东省唯一上榜的本科高校
本报讯日前,经过申报推荐、专家实地考察,全国共50所高校被教育部评为首批“2016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其中中央部门所属高校19所、省属本科院校25所、高职高专院校6所。其中,广东工业大学入选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成为广东省唯一上榜的本科高校。
与产业深度融合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2015年,该校整体进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驶入了发展快车道。坚持走以工为主、与产业深度融合、极具创造活力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建设之路,以“创新实践引领创业实践,创业实践促进创新实践,创业带动更高质量的就业”为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培养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品德高尚的科技拓路人、行业带头人、产业领军人、创业开拓者。
该校牢牢抓住广东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契机,在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多样性个性化人才培养体系、多元融合的课程体系、粤港特色的创客空间、全程立体的创新创业训练孵化生态体系以及“全链条、一站式、精细化”的指导服务体系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多维协同粤港的高端、优质资源,不断完善协同育人模式,优化全程化、开放式的创新创业训练孵化生态系统,培养一大批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走出一条与产业深度融合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特色之路。
实施多层次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以培养高素质创新性应用型人才为中心,实施拔尖创新型、工程应用型、复合型和创业型四个层次人才培养方案,拔尖人才培养、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教育、特色化实践培养、国际化交流培养、主辅修制和创业教育七种途径的多样性人才培养模式。
在课程体系方面,打通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科、产业、平台间的壁垒,建设多向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注重面上分层施教覆盖,点上重点培养突破,构建思维引导、专业创新和实践训练三类显性课程,创新创业基础理论知识、创新创业训练、创新创业实践三个层次校园文化隐性课程。深化四个融合:一是创新教育与学科专业教育相融合。以创新班、大师工作室培养班等为代表,将培养创新思维融入专业教学各环节。二是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相融合。将专业课程的创新思维导向创业思维培养,如建立粤港机器人学院的创新与创业交叉融合课程,打通从创新到创业的全链条衔接,开设《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精益创业》等27门创业必修及选修课程。三是创新创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融合。面向产业以协同创新平台“3+1”校企联合班、IC“2+2”培养班、创业培养班为代表,贯通技术开发、产品研发、转化孵化的各环节。四是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相融合。建立“实验课程+训练项目+学术讲座+竞赛项目+企业实践+平台实训”的多层次实践训练链条。
该校还依托学科优势,积极与省内各市政府共建协同创新院,现已建成近20个千万元级研究院,其中广州国家IC基地等4个为亿元级。将各类协同创新平台作为协同育人平台,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利用平台及平台关联的企业、政府资源共同制定和实施培养计划、实施一个专业多套培养方案,多专业融合成班的灵活教学形式(占全校专业40%以上),主要有校企联合、大师工作室、国际联合、创业班等培养模式。省委书记胡春华四次分别到该4个亿元级平台进行视察,对平台的创新驱动地方经济发展以及基于平台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学生点赞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做法
该校的创新创业氛围大大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也大大提升。近三年来,该校学子连续两届获全国“挑战杯”优胜杯、2014年全国“创青春”总分全国第六(非985高校第一)、首届“互联网+”大赛斩获银奖(全国排名前50),共有2200多人次获得省市级以上奖励(其中国家级350多人次),在德国红点、IF概念设计、美国“IDEA”世界三大设计奖中多次榜上有名。前不久,该校机电工程学院2012级本科生曾俊同学获得了第十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近年来,该校还涌现了一批创新创业典型(如蔡延青创办了跨界创新社区“一起开工社区”,荣登“福布斯2015年中国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榜单)。
学生对广工的认同感也大大提升。在本次总结宣传工作的满意度调研中,抽样调研了该校创业学生对学校创新创业工作满意度情况,在创新创业课程设置、创业扶持服务、创业指导服务、创业培训等9个方面,该校调研结果位列全国入围77所省属本科高校前列。绝大部分学生表示支持和满意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做法,毕业生还积极投身母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定期回校为在校师弟师妹们开展指导与帮扶,形成了良好的“先创带后创”“后创促先创”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