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培养机制 > 校企融合 > 正文

以粤港澳机器人联合学院为代表的欧林工学院模式

【来源: | 发布日期:2022-08-18 】

为满足粤港澳大湾区在转型升级发展中对机器人应用的强烈市场需求,2015年7月,广东工业大学与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香港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所联合建立粤港机器人联合学院。作为粤港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和新工科教育探索的先行者,学院立足湾区、粤港联手,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探索与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力争培养一批“又红又专”、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复合型创新人才,为国家新工科发展和大湾区建设源源不断输送卓越工程师、创业“明星”、行业精英、产业领军人才。

依托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以广东工业大学综合资源为基础,从机电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计算机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等6个学院招生,学习借鉴国外先进工程教育改革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多学科专业融合、校企联合培养、全程项目驱动教学以及国际联合教学为特色,重构课程体系,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目标。

构建出“三大基础、一个领域”的课程体系,强调综合与实践,开设机器人入门项目设计、嵌入式系统设计、机器人驱动与运动控制、机器人机电一体项目设计、机器人开放式项目设计、机器人创新创业项目设计等一系列综合训练课程。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通过学生取得的成果体现培养特色。使他们更加具备价值理性、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创造力、领导力、国际视野及交往能力、终生学习能力。

(1)构建“三大基础、一个领域”课程体系

分为人文科学基础、自然科学基础、机器人工程基础、机器人工程领域四大类,课程体系满足工程认证的要求。课程体系呈现金字塔结构,形成三大基础、一个领域的课程体系,其中三大基础课程为118学分,占总学分的73.8%。专业领域课程为42学分,占总学分的26.2%。

人文社科基础培养学生生活广度,自然科学基础培养学生学术深度,专业基础涵盖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并完成运用知识能力的基础训练,专业领域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适当体现专业特色。

课程性质

方向

学分

课时

占比

公共基础课

含“思想政治理论课”、体育、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

59

944

36.88%

专业基础课

构筑专业基础平台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基础知识的课程。

28

448

17.50%

专业课

构筑专业方向的概念、理论和知识的课程。(含机器人学及实分析)9+6

15

240

9.38%

实验实习实训

与专业课相关实习实训

13

208

8.13%

设计(论文)

含毕业设计及7门项目设计

33

528

20.63%

全校性公共课(至少选12.0学分)

指人文社科类、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类全校性公选课。

12

200

7.50%

合计

≥160

≥2568

100%

(2)双轮驱动培养,以产出为导向

采用“项目驱动和竞赛驱动”双轮驱动模式培养,强调综合与实践,通过学生取得的成果体现培养特色,“做中学、学中做”。通过综合训练课程,从一年级到四年级,由浅入深,纵向贯穿;由点及面,横向连通;完善机器人工程技术、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化综合课程设计四大核心课程群,对每一个课程群,通过协调课程群内相关课程的授课内容、教学安排与考核方式,以一个统一的、体现当前及未来主流技术实践对象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综合运用所学。

学子们连续5年参加ROBOCON赛事,其中2020年获全国一等奖(季军),并和东北大学一起代表祖国参加当年的ABU Festival国际赛事。同学们还积极参加“互联网+”、“创青春”、“挑战杯”等其他科技竞赛,获得省级、国家级以上奖项近40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10篇,申请专利20余项。毕业生继续深造率达40%,众多学子就读于米兰理工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就业多就职于百度、今日头条、大疆等行业名企。学院取得的成绩被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央电视台英文频道)、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粤港澳大湾区之声、广东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机器人工程”专业于2021年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

粤港机器人联合学院学生获2020年ROBOCON全国一等奖


上一条:以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为代表的面向鲲鹏/昇腾计算与人工智能生态建设的产教融合模式
下一条:与南航定制培养航空器维修的国际专门人才为代表的面向高精尖企业的培养模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