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交流合作 > 业界合作 > 合作简讯 > 正文

粤港机器人联合学院简介

【来源: | 发布日期:2020-08-10 】

粤港机器人学院是“工业4.0时代”与“机器换人”大背景下,广东工业业大学与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香港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所联合办学,致力于培养面向机器人、智能装备及其现代制造服务业专门人才的新型办学模式的尝试。学院采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多专业融合碰撞、校企联合培养、全程项目驱动教学以及国际视野的创新创业教育等手段,力争培养一批卓越工程师、创业“明星”、行业精英、产业领军人才。机器人学院以及创业人才的培养,也必将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探索出一条新路。

1. 培养目标

机器人学院旨在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他们将成为推动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高科技产业乃至中国社会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的核心力量和领导者,包括产业工程师、技术管理及经营人才,创业领军人才和学术大师。

2. 培养模式

在“新工科”导向下,秉承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教育(OBE)和持续质量改进(CQI)的教育理念,坚持以机器人、无人机、无人驾驶等为代表的自主智能系统的发展方向。

多学科融合创新、基础与应用并重:机器人学院的学生来自学校不同专业,如机械、自动化、信息、计算机、数学、工业设计等。不同专业学科的碰撞与交融,将刚会培养学生兼具科学基础、人文素养、工程意识、实践能力,使你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2+2 产教结合,校企融合:机器人学院与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香港科技大学联合共建。采用2+2的培养模式。前两年在学校校园,侧重于数学基础、科学基础和专业基础的学习和工程能力的培养,新生入学就引入机器人导论项目实践课程,后两年在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化基地培养,依托香港科技大学的师资力量、产业界高端人才与基地产业化能力,与机器人企业深度融合,侧重于各专业与机器人紧密联系的领域课程学习以及跨专业的实际开发项目训练,并接受面向产业的金融课程、创业课程学习和训练,完成毕业设计。

探究型教学,以项目为引导,以能力为导向:机器人学院的学生培养方案强调数学基础、科学基础、工程基础与通识教育,突出各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多专业融合项目。以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为对象,设计和引入实际工程项目,组织多专业项目团队,以多专业融合的实际项目为导向,倡导做中学、做中悟,通过项目来完成各专业的知识点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

注重数理基础与实践能力:低年级加大数学基础与科学基础训练,实践能力训练贯穿培养全过程。通过以体验为主的“机器人入门项目设计Ⅰ”(80学时),让大一的机器人班学生自己组队、自主动手制作一款最为基础的机器人,从而“真正喜欢上机器人”;作为“机器人入门项目设计Ⅰ”的进阶版“机器人入门项目设计Ⅱ”(128学时),以团队形式围绕RoboCon竞赛主题展开,为大三/大四阶段进入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基地接受机器人领域全产业链环节中的全方位的工程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大三/大四阶段在机器人基地主要通过面向复杂工程问题、紧密融合于机器人产业链中的3个项目设计(每学期1个)和毕业设计四个环节以及形式灵活的假期特训营展开。

与国际接轨的创新创业教育:机器人学院以培养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为目标,在培养方案中植入了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项目课程、金融课程和创业课程,通过参加创新实践、创新创业竞赛培养能力和国际视野,并提供国际化的创业孵化风险投资服务。希望能在十年内再培养和孵化像大疆(DJI),李群自动化,固高科技等这样一批在国际国内自主创新的知名企业。

3 合作单位情况

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于2014年11月正式投入运作,目前园区已经聚集了245家机器人企业,已成为华南地区机器人产业的重要集聚地。2016年10月,基地的机器人研究院获省科技厅认定为第二批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香港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李泽湘教授为学院主要发起人及负责人。

4 特色

“天然”的“新工科”, “自然”的多学科多专业融合, “乐然”的机器人领域人才培养活动,“斐然”的育人成果(可预期的)!


上一条:我校参与建设的中国(广东)机器人集成创新中心揭牌
下一条:印制电子电路(PCB)联合学院基本情况介绍

关闭